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请看完这篇文章再回答
我时常感觉,每个人都像是一座城堡,里面错综复杂,有无数个房间可供探索。一般人进来了,找个房间住下,最多往深里再走几米就停了,不会有那个闲心和勇气去探索最里面最里面的房间,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浅尝辄止。有心的会走得深一些,其他人不过借住两宿,也是过客。
但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其实普遍连自己的边界都搞不清楚,自己作为房屋主人都不知道这城堡到底有多少个房间,有没有密室,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有些人已经替我们研究好了,拿来就可以用了。
比如今天这三条。
一、归因偏差
归因偏差是大多数人具有的无意或非完全有意地将个人行为及其结果进行不准确归因的现象最常见的有基本归因偏差和自我服务归因偏差。
我举个例子,比如分手的时候,不管是谁提的,反正到了你主观这里,是不是都习惯性地把过错推到一边?要么完全推给对方,要么完全推给自己。“都是他个死渣男不知好歹,如果不是他巴拉巴拉……我也不会巴拉巴拉……”“都是我的错,如果我再温柔一点,再体贴一点,是不是他就不会走了……”
这两种都属于归因偏差。事实上,分手就是分手,一般都会包括两个人的原因在内的,只是一个谁多谁少的问题,不存在完全没责任的人,就像耀眼如太阳也会有黑点。以平常心看待,就事论事,一段失败的恋情可以教给你的东西绝不仅是哭泣愤恨那么简单,你要多多归因,找到自己和对方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辙。如果每一次都是怨天怨地,那么下一个、下下个,都会是一样的结果。聪明人不会在一个坑里跌倒两次,不是吗?
二、选择恐惧症
选择恐惧症,也称作选择困难症。选择恐惧,显而易见是不自信和逃避责任的心理,缺乏自立意识,害怕失败。患上这种病的人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在几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很恐慌,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最后还是无法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程度上的恐惧。
这个词在生活中听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我以前一度以为选择恐惧症是不会做选择题,还在暗暗疑惑那他们考试怎么办的……事实上,这应该属于一种难以下决断的类型,是比较严重的程度。比如问“咖啡还是茶”,他们可能会“莫名其妙”地表现出怪异的神色。这是一种病症,普通人的轻度选择障碍并不包括在内。
选择恐惧症来自对自我的不满,过度完美主义,或者心智不健全,害怕承担责任……这些都可以成为选择恐惧症的诱因。选择的机会多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而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却是一种极端折磨。我们需要更多的包容和谅解,不要去催促他们,不要逼迫他们,帮助引导他们慢慢走出来作出选择就好了。
三、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说的是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她)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比如成绩单刚刚发下来,你的成绩是38分,平日里你的成绩一般都是九十多分,这种心理落差之下,丢一块橡皮,再也不能引起你内心的波澜了。
比如一个人失恋失业之后再被路过的汽车涧了一身水,他可能就麻木了。就像我们在极度悲伤的情况下会觉得沉重及麻木,其他一切都引起不了兴趣一样。
人的机制是很强悍的,不会让伤害叠加,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这种最严重的出现之后,其他的一切伤害都显得微不足道,都不能再对你造成创伤。
结语:
有意识地多走一走。别人的城堡随便找个房间睡觉也就算了,自己的城堡怎么也不至于到此为止,自己的边界只有自己才能探求到,多了解一分心里就多一分保底,是很有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