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的工作方案

发布者:  时间:  浏览:2023-06-01 12:16:10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为党育人政治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共青团实践育人质量,现就开展“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共青团“三力一度两保障”工作格局,进一步深化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鼓励基层创造,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地结对机制,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引领大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二、工作目标

聚焦解决地方基层社会治理缺人手、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缺场景突出问题,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开展校地大学生社会实践结对,动员有需求的社区(农村)和高校一定比例的团支部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共同策划实施社会实践项目,共同引导大学生积极与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力争通过校地一年左右的努力,实现社区(农村)与不低于30%高校团支部结对子,高校每个团支部每学期开展2—3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次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面、覆盖面、受众面不断提高,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作贡献的获得感不断提高,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百万大学生进社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品牌。

三、主要内容

1.建立结对机制,发挥市、县(市、区)团委和学校团支部在“优选山东·青鸟计划”工作中已建立的联络渠道作用,建立镇街与院系结对、社区(农村)与班级(社团)团支部结对的工作机制。结对要突出就近就便,坚持不增加学生负担,坚持安全第结对要突出工作实效,可以一对多,也可多对一,不搞“摊派”,不搞“拉郎配”。

2.校地双向赋能。发挥校地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市县团委主导、高校团组织配合、镇街青工委落实的协同联动、双向赋能模式,深入挖掘所属社区(农村)适合大学生参与的实践项目,开辟实践阵地,各系团组织根据地方要求和自身条件、筛选组建实践团队,实施服务项目,做好人员更替接力,实现服务基层不断档。校地双方共建实践项目、共享实践成果,共同发力、共同负责。

3.项目化推进。按照日常课余时间常态化报到,寒暑假期集中式报到、重大活动阶段性报到等不同方式,围绕理论普及宣讲,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成就观察、校地创新创业、就业实习见习、社区志愿服务、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因地制宜策划实施常态化项目和寒暑假期集中性项目,注重发动学校兴趣爱好社团横向参与,打造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品牌项目。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党建带团建,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团建互促共建机制,学校系部团学骨干兼职社区团组织副书记或委员。加强工作统筹,将实践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团员评议、推优入党等重要参考,鼓励青年教师带头参与,专业教师、团干部、辅导员等随队指导学生实践,各镇街、社区(农村)要充分发挥青年工作委员会职能作用,大力拓展实践阵地资源,充分利用园区企业、重点项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青年之家等,丰富大学生社区社会实践的场景体验。

2.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总结提炼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培育和选树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和特色项日,依托各类媒体早台对活动中的创新做法、有效机制、工作成果等进行宣传推广,推动形成党政支持、校地联动、群众欢迎的良好活动氛围。

3.完善激励考评。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团省委对学校团组织年度考核评价指标内容,纳入省教育厅对市县教育部门,高校考核评分的相关指标内容。明确考核标准,严格兑现奖惩。



共青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3年6月1日